找到相关内容150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典中“唯”的二类否定意义对中国佛学研究的提示

    = 《解脱道论》十二卷 (僧伽婆罗译) 大正藏No. 1648 Vol. 32(二)参考资料(Modern Works Cited)︰Fu, Zun (法尊译)──1942.《入中论》(佛教大藏经 第...修行禅定时的意义,我们将讨论南方上座部系统的《解脱论》、Vism等中所述(1) 遍作(准备)相 (parikamma-nimitta)、(2) 取相 (uggaha-nimitta) 、 (3) 彼分相...

    惠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1846243.html
  • 梁武帝诗赋中的“儒佛会通”论

    。又任用他们为僧正,派僧怀、慧令等十僧到摄山从僧朗学〈三论〉大意。又敕建智度寺、新林法王寺、仙窟寺、光宅寺、萧帝寺、解脱寺、同行寺、劝善寺、开善寺、大爱敬寺、同泰寺等。造佛像,如光宅寺的丈九无量寿佛铜像,同泰寺的十方金铜像和十方银像,剡溪的弥勒石像等。又敕僧迦婆罗于寿光殿等处译经。敕曼陀罗与僧迦婆罗共译梵本经典,衍亲临译场笔受其文。敕宝唱、慧超、僧智、法云等协助。译出《阿育王经》、《解脱道论》等...

    洪顺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1446585.html
  • 《比丘尼传》研究

    宝唱撰述甚丰,凡十余部,三百余卷[2]。此外据《高僧传》[3]卷三《求那昆地传》载,宝唱还曾助扶南僧人僧伽婆罗译出《大阿育王经》、《解脱道论》等。不过,他的贡献还不在译经,而在于对佛典的部别区分和对佛...

    吴季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2046592.html
  • 任继愈《中国佛教史》(2)

    上座部,而由化地部和法藏部传播下来的《舍利弗阿毗昙》,南传上座部的《解脱道论》,属正量部的《三弥底部论》,属贤胄部的《三法度论》等,也都在4、5世纪译出。  巴利文和汉文的这些经典,保存了早期佛教的基本...。它揭示人生诸种痛苦,并提出解脱痛苦的方案,容易拨动人们某些普遍存在的心绪;它提出的善恶报应,最受统治阶级的欢迎;它有很大的包容量,允许吸收各种异说,可以适应古代不同的民族和社会条件,并满足他们的原先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2847041.html
  • 从原始佛教到阿毗达磨论书的二谛探讨(1)

    佛教兴起之后的产物。这如,梁.僧伽婆罗译《解脱道论》卷11的〈五方便品之二〉当中,曾经做如下问答:  问云:何以种种可知?  答:二谛――世谛、出世谛。世谛者,有漏、有结、有缚、有流、有厄、有盖可触,有...说到。有关本品的二谛内容曾做了以下的说明:  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“若有一人出现于世,便有一人入道在于世间,亦有二谛、三解脱门、四谛真法、五根、六邪见3灭、七觉意、...

    释如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647568.html
  • 从原始佛教到阿毗达磨论书的二谛探讨(2)

    No.1562。  24.《阿毗达磨藏显宗论》40卷(唐?玄奘译)大正藏第29册,No.1563。  25.《瑜伽师地论》100卷(唐?玄奘译)大正藏第30册,No.1579。  26.《解脱道论》12....247~255。  9. 赤沼智善著:《汉巴四部四阿含互照录》,东京,临川书店,昭和4年,9月,18日初版发行、昭和60年,4月,20日复刻版发行。  10. 田中教照:《初期佛教の修行道论》,东京...

    释如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647569.html
  • 试论“法住智”思想之开展

    有部以为:(以声闻种姓来说)若修行者到了“忍位”41是不可能再有转佛种姓(行菩萨道)的可能了;而赤铜鍱部的《清净道论》亦说:若修行者到达“行舍智”(见三解脱门)42还继续令心起“厌、离欲、灭尽”的话,...)大正藏第30册,No.1564。  9. 《成实论》16卷 (诃梨跋摩造,姚秦?三藏鸠摩罗什译)大正藏第32册,No.1646。  10. 《解脱道论》12卷 (阿罗汉优波底沙梁言大光造,梁?扶南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747570.html
  • “涅槃为所缘”初探──以《大毗婆沙论》及《大智度论》为主

    其次,在很多佛教的论书中,所缘就是修行的对象或观察的目标,修行者将心识系念于它以求达到某种目的。例如佛教的瑜伽师,成立四种所缘为瑜伽行的对象14;南传上座部的《解脱道论》、《清净道论》在增上心学中,立定...。  另外,分别说部的支部──赤铜鍱部也同样说到当行者修至七清净中“智见清净”的阶段时,也就是圣道现前,是无相、不起、离、灭,以“涅槃所缘”而契入的,如《清净道论》说:62  (1)“无相解脱”,是以...

    释祖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947576.html
  • 刘立千著:印藏佛教史(3)

    其修道之次第也。迨阿底峡入藏,判别众生根器,为上中下三士,故建立道体,亦悉以三士为对象,其后各宗均受此影响,于修道正行外,名组织有前行导引,如萨嘉之《三显论》,噶举之《庄严解脱道论》等皆是。及宗喀巴出...十不善,是为下士所共学道,亦为人天道。次为厌患轮回,欲求出离,乃仍局于自利者,令思生死过患,及观四谛十二因缘,深明烦恼及业为系缚生死之因,发真实乐断之欲,便于戒、定、慧三这总道,引生定解,勤护解脱律仪...

    刘立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4347704.html
  • 王恩洋教育思想初探

    华侨黄联科在经济上的资助。生平著作除前述者外,尚有《唯识通论》、《大乘非佛说辨》、《佛教概论》、《八识规矩颂释论》、《佛学通论》、《解脱道论》、《大菩提论》、《佛教解行论》等,笔者曾经整理过王恩洋先生...佛教东来,大泽深山,名僧辈出,岩枯谷隐,抗节帝王。戒行高洁,则贪夫以廉,慈悲宏远,则浇风用戢。其扶持世道之功,迹至微而力至普,非但禅定寂止,自求解脱已矣。当今天下,大难横生。上无明德,野(亦)乏高人。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5647727.html